来源:南科大商学院高管教育

2024年12月20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原执行董事、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走进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财富会客厅——金融赋能科创新生态”活动,分享《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主题演讲。

马行长首先分析了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他认为,当前世界经济裹足不前,人类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全球气候危机,二是人工智能,其本质都是科技问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历次工业革命都带来科技的变革,进而推动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因此,摆脱发展困局,关键在于变革生产力,在于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

马行长谈到科技与金融的关系,认为科技推动了金融的创新与发展,金融反过来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正如科技革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跃迁,它也推动着商业银行的创新与发展。从历史来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催生了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投资银行和全能银行的兴起,但前两次科技革命都没有改变银行的形态,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非金融机构具备了介入金融领域的能力,银行支付和融资中介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传统银行的形态也随之发生深刻改变。同时,科技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科技创新活动各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的金融资源,一旦资金供应不足,前期投入也付诸东流。为此,约翰·希克斯曾做过精辟的总结,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在英国发生主要归因于金融革命,这说明资金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反过来科技创新的成果也会增加经济回报。

秉承“把银行当作IT企业去经营”的理念,马行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招商银行零售战略的实施背景、技术基础与产品创新,为科技赋能企业变革提供了生动的注释。科技的加持使招商银行迅速走向世界舞台,并按一级资本充足率跻身全球十大银行,市值达万亿级别,这体现的正是科技的力量。

马行长回顾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出科技金融为五大金融之首,是做好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的前提。从银行业务的本质看,正是因为资金供给放和资金需求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才有银行作为融资中介。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在千行百业生根落地,银行的业务模式与角色将发生重大改变。

马行长指出,未来科技与金融将实现融合发展:宏观上,“金融+科创”双中心联动将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群崛起的重要特征;中观上,科技行业与金融行业相互渗透,不仅科技型企业纷纷设立产业投资部门或基金、财务公司,成为科技金融的重要参与者,而且全球金融机构也将投资或设立科技公司,布局未来科技;微观上,银行产品的数据化、智能化将势在必行,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值得用数字思维“重做一遍”。具体而言有五大趋势,一是金融服务载体可能无处不在,金融服务将像自来水一样“即开即用”;二是未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是“人+具身智能”,这将带来超越人类的服务能力和极致体验;三是金融服务与其他服务的边界可能日益模糊;四是数据将成为银行在人工智能时代最宝贵的资产,银行转型成为高质量的数据公司;五是“数据+智能”让千人千面差异化服务成为可能,信用创造模式将进一步重构。

马行长最后总结道,未来三十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黄金三十年,中国科技和金融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