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12月6日,由华夏时报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交易研究中心、华夏时报金融思想荟和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联合提供智力支持的2024(第十八届)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今年以来,多部门陆续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12万亿化债新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年会上发表题为《有效管理政府债务》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建立管理政府债务的长效机制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他指出,企业长期高负债并因此在财务运行上高度依赖银行和财政支出等外源资金,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谈到当前社会关注的化债问题,他表示,一定要认识到,债的风险只能被转移、分散或得到管理,不能被消灭。所以,化债的最终路径还是要靠把生产搞上去、把经济搞上去。

当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总需求不足。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对此,他提出,要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精神,扩大消费需求的三项结构性改革。第一,以扩大中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权为突破口,加强社会保障和提升人力资本的能力建设。第二,以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带动中国的第二轮城市化浪潮。第三,以调整经济活动中所有制属性界定范围为突破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创新完善,创造更多的较高收入就业机会。

当下,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数字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在全球蓬勃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在改写和重构世界经济版图,形成企业间“大洗牌”和国家间“大分流”效应,为后发国家、后发企业提供了“变道超车”的机会窗口。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也成为所有企业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全球“AI竞赛”升温,人工智能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以及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年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最新的思考。他表示,未来大模型会席卷所有行业,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驱动引擎,重塑经济发展图景。当然,这中间需要像其他技术一样经过组织、流程、架构、商业模式等互补性创新,而大模型最终能够发挥核心作用,将主要体现在万物智能、安全等六大应用场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