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11月7日,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主办的2024第三届绿色金融论坛在上海普陀区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绿色长跑 金融相伴”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多元合作与交流。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原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表表《以绿色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

“绿色金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金融,也是拥抱新文明的新金融。”王仲伟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方面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内在的特征之一就是要绿色转型。王仲伟指出,在推动绿色转型的整个过程中,有两种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技术的力量,许多创新技术为我们增绿、减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政策的力量,主要体现在政策工具上,而绿色金融就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

基于以上观点,王仲伟认为绿色金融有三个特征:

一是政策导向鲜明。王仲伟指出,所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导向都是要推动转型发展,要增绿减排,使绿色金融更加可持续。

许多有益实践已经证明,目前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可以探讨如何让绿色金融政策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是如何使绿色金融政策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是如何让政策做到更加精准。”王仲伟分析道。

第二,绿色金融是创造新财富的金融。在王仲伟看来,传统的工业文明所对应的财富许多是硬财富、传统的财富,而绿色财富是一种新型财富,绿色资产是一种新型资产。人们对其品性、运作方式、如何配置和如何经营等仍在探索中。

当前,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治理工具风靡全球,各类绿色金融的实践使人们明确感受到,未来的财富正在被重新定义和定价。“绿色资产和绿色财富是值得我们有眼光的金融家和实业家追捧、好好打理的,认真配置、善于经营是大有可为的。”王仲伟强调,“今天所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包括有一条就是要学会做绿色资产经营的资本。”

第三,绿色金融是可持续的金融。伴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资产将成为金融的重要资产。

王仲伟认为,迄今为止,我们的金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主要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从理念、规则、制度、实践、操作基本是工业文明的模式,与数字文明和绿色文明往往不够兼容,还有大量改善和创新的空间。

“在工业文明方面,我们是后来者,是学习的模仿者,但生态文明方面,中国在多方面走在前列,我们的绿色金融有很多成功实践,完全可以提升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拿出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与世界交流,为全人类作出贡献。”王仲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