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7月17日,以“顺应能源变革大势,重塑储能产业格局”为主题的2024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INES2024)在深圳开幕。储能产业链上下游千余人共同出席本次峰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装备研究一处、二处责人尹峰等出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在致辞中表示,储能技术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现代电网的关键纽带,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深化产学研合作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储能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双向赋能新模式,争创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格局,天津大学正在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密切合作,并推动成立特种电池分会,瞄准未来新型电池技术,布局航天航空、深海探测、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数据通讯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表示,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将达到3-5万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低空经济中心,已写进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但发展低空经济储能产业是基础。要借鉴先进理念,构建储电、换电+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发展交通电气化,电动火车、电动飞机、电动船舶、电动轮船,设备的智能化、能源的低碳化,实现“电动中国”。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正日渐成熟、资源可控,未来可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介绍了绿色、本征高安全的锌离子电池,通过化学手段合成碳氢氧氮,减少对金属资源的依赖,他带领团队围绕电极材料开发、优化电解液及稳定锌负极等方面开展研究,同时建立了小试线,进行相关的新技术导入与新概念验证,目前准备要做锌电池基UPS不间断电源与数据基站应急电源示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装备研究一处、二处责人尹峰在致辞中表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要加强电化学储能热稳定性、系统集成、梯次利用等技术研发;积极开展金属电池、固态电池、液态空气储能等前瞻性技术协同攻关;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性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要建立健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重点推进安全、质量、环保等标准研制,加快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建设。
他表示,当前,工信部装备中心正在组织行业机构、院所高校、重点企业等开展《新型储能装备技术发展路线图》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愿与业界同仁一道,强化工作合力,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智慧力量。